楞严经全文网

楞严经第三卷释义

发布时间:2019-07-04 11:00:11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如果无声来耳边,耳不往声处,则根尘两不相遇,亦就无所听闻了。

既无来往,如何成闻?其实如来藏性是周遍法界,就如无线电,在月球广播,地面随时能收听。彼处一说,此间即闻。如同室内谈话,一样清楚,哪有来往之相?这证明根性周遍,托缘便显。性本来是周遍的,只是托缘而显出,不是藉缘而生。尘性亦是一样。

是故当知。听与音声。俱无处所。即听与声。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因此你应当明白,耳根的听觉和音声之尘,俱无内外一定处所。即听与尘,二者皆无自性,皆属虚妄。故不是权乘的因缘论,亦不是外道的自然性。

阿难。汝又嗅此炉中栴檀。此香若复然于一铢。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闻气。

现在说鼻根与香尘。阿难!你又嗅此炉中所燃烧的旃檀香(又名牛角旃檀,生于北俱庐洲牛头山中,是一种异香,价值连城,香味殊胜。)如果燃一铢,于室罗筏城里,气味四溢,在四十里内,同时可嗅此香气。(廿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此香还可治瘟疫之流行病,故十分宝贵。

于意云何。此香为复生栴檀木。生于汝鼻。为生于空。

你以为这香气是从旃檀木生?是从你鼻生?还是从虚空生?

阿难。若复此香。生于汝鼻。称鼻所生。当从鼻出。鼻非栴檀。云何鼻中有栴檀气。称汝闻香。当于鼻入。鼻中出香。说闻非义。

阿难!若是这香气,生于你的鼻子,称作由鼻所生香气,那香气就应该从鼻子出来。但鼻子不是旃檀木,何以鼻中有旃檀气?又既然是你嗅到香气,就应该从鼻吸入才对,如果鼻子能放出香气,而又叫作闻香,这个道理是不对的。

大家都知香气是从旃檀木所生,为何佛要问香气是否从鼻孔出呢?佛之意不在香气,而是要提示阿难知道,闻性是从如来藏来的,是不生不灭,周遍法界的。

若生于空。空性常恒。香应常在。何藉罏中。爇此枯木。

若说生于空,空的本体是恒常不变。香生于空,亦应该恒常存在。又何必藉著炉中来燃烧这旃檀枯木,才有香气呢?

若生于木。则此香质。因爇成烟。若鼻得闻。合蒙烟气。其烟腾空。未及遥远。四十里内。云何已闻。

若说香生于木,则此香的本质,因燃烧而成烟。鼻子嗅到香气,那么鼻子就应该充满烟气,但现在烟气,悠悠向上升,并没有多远。而室罗筏城四十里内,为何大家都能够嗅到此气呢?

是故当知。香鼻与闻。俱无处所。即嗅与香。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所以应该知道,香尘与闻性,全无一定处所。嗅闻与香尘二处都无自性无本体,故皆属虚妄。如果究其源,不从根生木生,便不是因缘所生法。不从空生,则非自然性。只是从如来藏妙真如性所表现的。

阿难。汝常二时。众中持钵。其间或遇酥酪醍醐。名为上味。

现在解释舌根与味尘。阿难!你常在早晨及中午,和大众托钵,各处乞食,在托钵时,或者遇著酥、酪、醍醐这种种上味。(酥酪醍醐,皆从牛乳提炼出来,从乳生酪,从酪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

佛一代时教,可分为五时八教。五时为:(1)华严(乳);(2)阿含(酪);(3)方等(生酥);(4)般若(熟酥);(5)法华涅槃(醍醐)。佛成正觉后,在廿一天内最初讲华严经,为华严时,如太阳刚出,阳光照在高山。高山喻诸大菩萨,二乘声闻缘觉都不明白,所以说:“有眼不见庐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佛说华严时,是现千丈庐舍那身,二乘人看不见,依然见佛是丈六金身。华严是圆顿教,所以二乘人听不懂。圆顿教法乳,就比如牛乳,太浓,刚生下的小孩不能喝。第二时说阿含经,亦名阿毗达摩,译作无比经。外道之法都比不上它。这是太阳照山腰时,低地亦可照到,此喻从乳出酪,性不太浓,容易消化,小孩可饮。第三是方等时,太阳将近平地,亦是从酪生酥时。第四是般若时,从生酥至熟酥。第五是法华涅槃时,喻为醍醐,无上妙味。此时日照中天,无论高山低地都可遍照,所以法华经在佛教里是最重要。楞严经是开智慧,及指示修行之道路。法华经则是成佛之经。所谓“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众生依照法华经教义修持,皆可成佛。法华是开权显实,说实在法,除去虚妄,因此法华的道理最玄妙。天台智者大师,最初是读法华而开悟。开悟后,闻印度有楞严经,故每天向西方拜了十八年,祈求得见,但始终未能如愿。可见楞严经亦是佛法中之瑰宝。古来大德祖师对于佛法,真是毕恭毕敬。有拜法华经者,每一字拜一拜,从晨拜至晚,故从拜经而获开悟者甚众。修行方法,有种种不同,只要专心虔诚,便能成功。如果妄想纷飞,怎能与佛法相应?故如果要学佛法,就要放下一切,专心一志来学,才有功效,才有感应。

于意云何。此味为复生于空中。生于舌中。为生食中。

首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