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楞严经第四卷讲解

发布时间:2019-07-12 11:16:58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此是如来法,以上十法界,都不出一真法界。十界诸法,皆依如来藏性之体为体。如离此心实无一法可得,所以说:“尘尘混入,法法圆通,一真不动,应用无穷。”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

以上所说,即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四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乃至如来果位,完全具足于如来藏性里。世间与出世间诸法,亦皆是如来藏妙明心元。空如来藏叫做本妙,不空如来藏叫做元明。实则本妙本明,皆自己本身已具有,所以说“心元”。元就是本,这个妙明真心,就好像摩尼宝珠,说它有,则一本清净,纤尘不染;说它空,又是众相分明,遇缘显现。所以说:“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就是我们本有的妙明真心。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离开有和离开空,又是有又是不有,这是中道第一义谛,亦是一乘寂灭境地,亦是真空妙有,空不空如来藏之道理。

“离即离非”:离不空藏,就是一切法,即是离有。离开空藏,不是一切法,即是离空。这两句是显一心之体,不滞空有。

“是即非即”:是即十界,照不空藏,就是照有。是又非十界,照空藏,就是照空。这两句是显一心之用,而能双照空和有二边。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

世间三有众生(三有即欲有、色有、无色有)及超出三界的声闻缘觉(即凡夫及小乘等)怎可以用他们所知的意识妄心,来推测佛之境界呢?佛所证的无上菩提,三智圆觉之极果,没有比他高,故不能用识心来测度的。

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第一为开导众生,皆有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即众生本具,心中之不生不灭性。第二为示众生佛之知见,即这部经上,佛指示阿难,眼根不动不变,不失不还,乃至见见非见,就是佛之知见。第三欲令众生悟佛知见,即佛示阿难如何会通万法净极,一心三藏,令起奢摩地,微密观照,圆悟本有真心。第四欲令众生入佛知见。在此即是令阿难依圆解,起圆修,得圆证,直趣无上菩提。由此可见这部楞严经之重要。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譬如琴,琴长三尺六寸,古琴五弦,今琴七弦。瑟有廿五弦,箜篌十四弦,琵琶四弦。这几种乐器,虽然能奏出美妙音乐,但如果没有巧妙的手指,和熟稔乐理的琴师,亦不能奏出妙音。乐器自己是不会发出妙音来的。

这是譬喻一切众生,虽皆具足如来藏性的妙用,但如无善知识指点,亦不能启发其妙用。

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

你与众生,亦和上面所说一样。其实这个宝觉真心,一切众生,皆是圆满具足的。“我一按指”,我是佛自称,一按指,海印就发光。海印是佛心三昧,如海水澄清,能映现万象。可是你一起念头,尘劳诸相,世间妄念便生出来。

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首页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