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二十五

发布时间:2019-06-25 14:35:01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二十五(经九之一)

  (凡遇圆相即是标辞与?同其上文)。

  (?二色界者以此界中依正二报色法殊胜从胜为名也通名梵世者梵是净义离欲染故禅所生故异散动故此界总有一十八天若俱舍云三静虑各三第四静虑入即除无想也依大众部与今经同即加无想)。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

  (此总明修心之人须假禅定然后发慧定慧均平方称静虑若不尔者不得名禅意显此四位中皆因禅慧然于其中所伏惑习差降有异故分诸天下自辨释或可此文约世间人不修无漏禅定不发无漏正慧遂感四禅果报不能出离凡夫虽曰修禅但是有漏六行事观不离虚妄不名禅那○如下文云此三胜流虽非正修真三摩地又云但能执身不行淫欲等又下结云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等)。

  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专意在此故云但能执身等想念俱无者由行六行猒下欲界是苦粗障忻上色界是净妙离故得欲界惑伏名爱染不生由是命终即生色界故云无留欲界此即粗苦不起净相现前即是净定味此而生名为梵众即凡夫所修六行伏惑之所感也○解槜李曰言不假者但约不修无漏定慧为言余同六行)。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已伏欲惑故云欲习既除得上初禅定心显现故云离欲心现此结上也于诸下正明此天于定共戒爱乐随顺梵行成就防非不失此则兼护律仪净戒成德匡弼梵主故名梵辅○解孤山曰内定外戒倍胜于前故能行梵德为王辅弼)。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名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禅观转胜受生细妙故云身心妙圆复具戒德故云威仪不缺此结前也清净下正明此天于定戒中发慧明悟斯则慧解过人能为梵主绕摄梵众准俱舍说威德光明独一而住无寻唯伺定力所感下二天具有寻伺又劫末后去劫成先来外道不测便执为常又因起念见有天生便执能生世间为一因主○标带外计也○解上二天不显言修禅唯言禁戒者盖此经扶律以励未来故资中曰俱舍论明大梵天义同?解)。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已离欲界八苦故云所不能逼但是六行伏惑故云非真三昧凡真修禅者不于三界现身意纵得胜妙定相现前了了自知而无取着今此虽得清净似三摩地以不了故味着受生然此离欲散心粗动故云诸漏不动是故结云此三胜流总名初禅俱舍云离生喜乐地离欲界杂恶生得轻安乐然此初禅所得功德有五支林一觉二观三喜四乐五一心支行相如天台法界次第中○解孤山曰禅有四类一有漏禅即今四禅也二无漏禅谓九想八背等三亦有漏亦无漏禅谓六妙通明等四非有漏非无漏禅即此经首楞严王中道理定今云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此以第一简非第四清净心中正指初禅也诸漏不动已伏次惑也私谓初禅修五法离五盖成五支具有八触十功德相若发此禅则色界清净四大自然现于欲界身中今经正明凡夫随禅受生故不备说修证之相若欲委知四禅乃至四无色定请寻天台次第禅门)。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王为梵主故云统摄戒定慧具故云圆满梵行此结前也澄心下正明此天定心转胜故云澄心不动定光明发故云寂湛生光二禅已上离觉观故无有语言但以定心发光以光胜劣分其位次此天喜相初生慧光尚劣名少光天○解其次下牒前大梵澄心下正明少光)。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从前少光更发多光光相转增名光光相然光相圆明映十方界境随光净遍成琉璃由定渐增定光发照必无涯际名无量光○解真际曰映十方界者约其定光随所受用东西等言之非遍十方世界也)。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吸取任持无量净光以表言诠名为教体此光表诠离诸粗重故云发化清净随机开示无不明了故云应用无尽以二禅界地无前五识但用光明以为表诠以光为音名光音天○解教体即言诠也以光为音表了无尽故云发化清净等)。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二禅三天又胜下位故名胜流以得极喜故云一切忧悬所不能逼初禅虽得喜支极喜未生在身粗故但得离苦犹有忧喜相对今此二禅定水润心慧光明泰喜支调适忧愁不生名为定生喜乐地也粗漏已伏者忻上厌下但名为伏以不断故不名无漏然此一地具四支林一内净二喜三乐四一心行相如常○解私谓地持论目第二禅为喜俱禅此定生时与喜俱发故今说云一切忧悬所不能逼问初禅五支已具于喜何以二禅方名喜俱答初禅有觉有观犹带忧悬今觉观既尽故别受斯称悬或作愁字之误也)。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初二句蹑上披音下正明此天谓披能诠之教体现所诠之妙理成所行之妙行由是三慧既发妙乐攸通定慧过前支林转胜也言寂灭乐者灭前喜相而生净乐以喜相粗动此异熟乐恬怕寂静故名寂灭定相犹劣故名为通始得此乐未广周遍名为少净净亦静也有处亦名少静天○解圆光成音指前教体也披音露妙即发化清净也进修三禅故发成精行证得少净故通寂灭乐)。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净空即静乐也定心转胜引发此乐令其无涯乐既无涯方是成就净乐之义此则名为彻意地乐遍身轻安名无量净○解既得少净空相现前复以定力引发少相令无边际望上未遍望下则多故名无量)。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前虽彻意地乐止在身心未名为遍今则遍于依正乐净圆融世界身心无处不遍殊胜妙乐以成净德言胜托者即此净乐是彼行者所依胜处证此乐故名之为归○解上身心轻安且言其内今世界等者总摄于外胜定所托一切净相既现在前还归内心寂灭之乐)。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具大随顺者一是随顺胜定二是离于忧喜忧喜望乐俱为忻猒但是违境故非随顺今此妙乐世间第一更无过者方是随顺具足之义安隐心中欢喜毕具者意地异熟随顺自在乐极于此纯一无杂名为毕具以此三禅名离喜妙乐地故此地禅支具有五种一舍二念三慧四乐五一心支○解地持论目第三禅为乐俱禅此定功德与遍身乐俱发故前二禅虽有乐支为喜支所障今灭喜纯乐故得其名而云欢喜毕具者名同体别不以文害意○?四四禅者然此一地总报业但有三品感下三天其无想天但是广果天中别报也夫境界上极于此五不还者自是圣人杂修静虑资广果天故业今五品殊胜只于广果总报之身生彼五天与凡夫不同由是向下别为五段)。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初五句结前生后俱舍论说第四禅离八灾患谓寻伺苦乐忧喜及出入息又不为三灾所动名不动地今云不逼即离下位苦也苦因下释不逼所以寻伺忧喜等是苦之因今既离之故无逼迫乐非常住者别明乐支以对前苦三禅虽得彻意地乐然不常住必须有坏坏即成苦此名坏苦苦乐下正明此天今第四禅苦乐俱舍以一一地皆厌下苦粗障忻上净妙离弃下苦乐名粗重相灭得上地定名净福性生以此禅定唯一舍受是福之体既离下染故名净福○解复次下结三禅之德乐非下显三禅之过苦乐下正示福生也三禅无下界苦因虽名为乐乐久必坏坏亦成苦今既舍乐苦则不生地持名此为舍俱禅其义同矣)。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唯一舍受与定心圆融舍诸一切苦乐等法于舍心中仍生胜解于此决定忍可印持不为异缘之所引转故名胜解清净由胜解力于此圆融胜定之中爱乐随顺今此胜定得无留碍任心自在受用无穷故云得妙随顺穷未来际等问此有漏禅寿命有限何得穷未来际耶答此约得定报寿长远动经劫数云穷未来非约报后所论也又此善定虽是有漏而能随顺修行者依第四禅引发此定熏无漏禅修愿智无诤边际定也下五那含亦依此定起有漏无漏杂修静虑若凡夫得更不进修即许寿命有限若圣人修即得尽未来际通此两向凡圣同修也○解得妙随顺即随顺下文二岐路也由此净福体性无遮爱乐修习胜妙之法是则福资二路非止当天故云穷未来际)。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岐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于福爱中分二所向一直往道即至广果二迂僻道即至无想此标也若于下释若从发心已来不带异计直修根本四禅四无量善熏禅福德离下地染备历四位至此福爱更增胜定广福所感得生胜处名广果天○解资中曰于福爱中分出二天一广果二无想此广果天以四无量心熏禅福德离下地染广福所感名广果天)。

  若于先心双猒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

  (?此正明也若带异计六行伏想渐猒渐舍至福爱天得舍圆融舍心相续遍穷舍道舍心亦亡不计身心故名俱灭此计无想为涅盘也以此舍心为方便入无想定也初舍粗心入于微心复舍微心入微微心从微微心常修不息便入无想此皆修因也心虑下即无想报命终果报生无想天寿命五百大劫想心不行故名灰凝)。

  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此判成虚妄也不了妄想体空乃执生灭劳累猒此生灭求不生灭故云以生灭为因舍于生趣不生未是真不生见第六识暂尔不行如冰夹鱼不知微细生灭妄谓涅盘非真涅盘也故云不能发明无生灭性初半劫下却释彼报行相准俱舍引婆沙释彼生死位中多时有想初生彼天经于半劫始入无想异熟名初半劫灭欲无常时从异熟出经半劫有心后始方死名后半劫生生灭中间一向无想名无想天)。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此第四禅离八灾患胜下地故名不动地然有劫数寿尽须舍故云非真不动俱舍云然彼器非常情俱生灭故凡夫修定味着受生名有所得定慧均平能舍苦乐胜下诸天名功用纯熟)。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九品习气者即欲界初禅二禅三禅各九品也种现俱无名为灭尽此是圣人断故名灭非同凡夫暂伏名灭习气既无苦乐双泯离下界系故无卜居然未进断第四禅惑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别立居处以修禅时漏无漏杂故此别居俱舍论说杂修静虑五品不同生五污居五品别者谓下品中品上品上胜品上极品行相如别)。

  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

  (苦乐心灭敌对则亡形待既无故云不交不交则无烦也初灭苦乐二形待心杂修初品稍离定障名为无烦烦即障也然下天亦离苦乐不名无烦者以凡夫人忻猒暂伏非是永断今约毕竟不生故得此名也○解私谓若有苦乐势必相倾是犹斗战交于内心也又心受苦境则与苦苦交斗心受乐境则兴坏苦交斗今既两灭故名无烦)。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机弩牙也括筈也箭受弦处也皆喻唯一舍心纵任自在游诸等至故云独行不与违顺二境相应故云研交无地此天以中品杂修静虑慧用清虚皆离定障渐得清凉名无热也○解孤山曰以舍受独行譬若机括所发必中是以苦乐相磨交斗之心永无其处也)。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沉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

  (?十方世界唯一舍心照了微妙圆遍澄寂故云妙见圆澄尘象慧障也沉垢定障也杂修上品功着定慧障亡故能妙见圆澄十方世界名善见也)。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

  (陶铸镕炼也范土曰陶镕金曰铸圆澄之见既彰定慧之功更着故能镕炼自在显现无尽故云善现)。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究竟鞠穷也群几者群有之几微也即去无入有有理未形之谓也今此一天穷到色理未形之际故云究竟群几穷色性性者性体也推至色性之元体也二句一意前多此例或前句穷缘色等识后句穷所依大种剂此一天即入空处故云入无边际以空又是大种之所依故名色究竟如马胜问佛四大性当于何位灭尽无余佛云空处近分正在顶天也○解私谓究竟研穷之义也几者动之微也研穷多念至于一念故曰究竟群几以杂修五品初用多念无漏熏多念有漏乃至最后用一念无漏熏一念有漏名上极品故俱舍云成由一念杂是也穷色性性者穷亦究竟变其文耳心既熏多至少色亦穷粗至微粗细不同故曰性性入无边际即色界与无色界二边之交际也俱舍云从此向上无复所居此处最高名色究竟)。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梵云阿那含此云不还此天是彼圣所居故亦名净居非同凡夫有漏住故以定力殊胜依报亦胜同在世间境界各异举例可知)。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纯是禅定善想所感无有情欲所对故云独行无交尚有色碍故云未尽形累○?三无色界者此四无色无业果色定多慧少猒下色碍想无边空次猒空处乃至猒无所有以非想非非想为究竟涅盘有此四无色其无色虽无业果色然有定果色为识所依此大乘说实有处所若俱舍说无色界无处由生有四种依同分及命令心等相续余经说有无色有情佛边听法泪下如雨者此约大乘有定果说前文亦说无色界天发愿护持也)。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岐路。

  (此标也有即是色顶即究竟色于此住名色边际二岐路者一出三界路即回心人所履二入无色路即定性人所履若凡夫外道既不入此五天即从广果无想二天而入不在此二所履之限如下自知)。

  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此正明回心也若于有顶禅中故云舍心发无漏智顿断上界四地三十六品俱生烦恼便证无学仍又回心向大乘道更不入于空识等处以无上地惑故然回心入大有深有浅但随破惑有深浅耳此类仍是乐慧那含故得慧光圆通便出尘界○解私谓色究竟天是第三果人根有利钝故分二路其利根者发无漏智断尽修惑即出三界其钝根者复由定心欣上猒下生无色界应知慧光圆通且约尽无生智圆满而言入菩萨乘正约出三界后胜进而说斯亦今经破定性之明文也名为回心者圆师指同涅盘五人发心之义今谓不尔彼是界外发心即入初住此是界内回心方成四果安与五人为同年耶)。

  若在舍心舍猒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初二句蹑前也舍心有二一有顶二无想若于有顶用无漏道断有顶惑销碍入空此是乐定那含即定性声闻也若于广果无想用有漏道伏惑入空亦名舍心即凡夫外道也○以此二天俱在舍心共一地故觉身下正明此天销碍之言亦通前二然行人猒患色法如牢狱心欲出离即修观智破于色法过于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入无边空处心与虚空相应名为空处定)。

  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初句结前空处次句破空入识销碍之无亦亡故云无碍无灭此即唯观于识以破于空也其中下正释唯留赖耶全末那者此七八二识更互相依定性愚法全不知有冥然自留也半分微细者即第六识今留一半缘识心分不留缘色空分故云半分以此第六色心俱缘故留半也行人入此定时猒患虚空无边缘多则散能碍于定即舍虚空转心缘识心与识法相应故名为识处定○解真际曰诸碍既销猒色归空也无碍无灭猒空入识无碍之无亦复灭也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者以七八二识互相依故愚法声闻则不知有不愚法者信有于彼入灭故半分微细者即第六猒空之识已离色想故言半分也)。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空处无色而存空识处亡空而存识皆名所有今此空识俱亡故云空色既亡识心都灭此二句先明三法也十方下正明行相十方者诸法也所缘色空识心等法一无所存故云寂然所缘既寂能缘不行故云迥无攸往以行人猒患于识三世之识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故舍缘识转心依无所有法心与无所有法相应名无所有处定然今修大乘者多滥此定但一切无着心无所寄都无一物即是大乘如顽空无异而不知善能了达诸禅境界断伏历然道品次第如大圆镜鉴于万象不差不错方是大乘真修禅也)。

  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初二句指所依体初句双标识性者标有细想也不动者标无粗想也次句转释不动义前无所有处犹用心穷研令不缘识心与无所有法相应今此一天研穷识性伏令不动故云以灭穷研于无下正释行相是依此识不动之处故云于无尽中辨为非想故云发宣尽性虽见尽而识在故云若尽非尽虽见在而不起故云如存不存由此义故名非想非非想也此即第六识粗想不起仍有细分及赖耶流注不息○故约此义以立其名准俱舍云前三无色从加行得名此有顶地约当体立称也行人入此定时猒患无所有处想如痴有想处如?如疮即舍无所有处缘念非有想非无想之法心与此法相应故云非有想非无想也○解私谓无所有处虽云灭识而体性不动但灭微细穷研之分耳今于无尽性中发宣尽性即是从尽复立无尽故天台禅门出古师解云此定中不是一切相貌故言非想若一向无想如木石无异云何能知无想故言非非想如存不存即非想也若尽非尽即非非想也)。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

  (?灭色取空非真空性妄谓为尽故云不尽以不能灰灭心智故言此等者总指四天也)。

  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

  (即从色究竟天舍猒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者既不能发明智慧顿断上惑成无学果回心向大即以无漏圣道渐次猒舍随定感果生此四天受劫数报方断有顶地惑成阿罗汉故名为钝言不回心者且对前利根者说非毕竟不回已如前说)。

  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若从无想用有漏道忻上猒下渐至非想认此有漏作无为解便谓涅盘至此不进以不广闻圣教不辨诸禅漏与无漏修证行相寿终随业必入诸趣也言从无想来者应是广果天来与无想同地对五位天名为外道是外道类故云从无想来若实入无想必定退堕更不进修准经论释无想外道业尽必堕无上生义故○解此等穷空通指凡圣欣猒未尽故云不尽空理纵是圣人修八圣种观亦有四阴细惑未亡以未得灭受想定故从不还天下明圣人有生此处者是钝根那含耳言罗汉者约后为名也若从无想下明外道有不生此处者谓穷空不归也外道穷空凡有二种一穷至四禅以无想为极二穷至无色以非想为极今既入无想则迷于有漏无闻四空故五百劫满自当轮转旧解此文作外道从无想天来者非也请观不归二字归犹来也岂非无想穷空不来乎)。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四空天人容是业报彼四天王即是权化以入大乘首楞严定为欲游戏四禅四空诸禅三昧成佛事故问前四禅王亦是权化通凡夫耶答四禅天王必兼凡圣如前文说五不还天四禅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此约一分凡夫所说故知兼二也○标十地菩萨荜报为十王初地阎浮王二地四天王三地忉利王四地夜摩王五地知足王六地化乐王七地他化王八地二禅王九地三禅王十地四禅王菩萨进修不为初禅王者带异计故○解孤山曰游三摩提者以菩萨善入出住百千三昧故住此定而为天王)。

  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

  (?身心灭尽者色身必尽其心若尽非尽妄谓为尽定性现前者有定果色若无此色四心何依故知有也○标寿六万八万大劫者名之为长寿天也○解无业果色者显有定果色也)。

  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

  (?由不如实知真如法一妄认所明分别既生从妄积妄故云不了等当知修禅观人不达此门或空处或无所有处或非非想处动经六万八万大劫身心寂灭报尽还堕总名长寿天难佛口亲宣那不明信补特伽罗此云数取趣○解孤山曰即有情随诸趣受生也)。

  复次阿难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若于鬼道以护法力成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且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

  (?法华瑜伽亦说有四修罗大同于此诸说修罗或天或鬼皆不明了此经分明可为标准○解私谓俱舍四生颂但云鬼通胎化二今卵生修罗鬼趣所摄则世亲之言似未详矣问法华所列四种修罗与今四种为同为异答资中云同今谓彼四只可摄在此四之中不可次第分属其类荆溪师云法华四种皆与帝释斗战一往观之但同今经第三类耳问此四修罗既为四趣所摄应无别报同分之处耶答虽属四处非无别报今云十居邻于日月等即同分之处也又长阿含云南洲有金刚山中有修罗宫所治六千由旬栏楯行树等然一日一夜三时受苦苦具自来入其宫中是知此趣且取一分善报谓之人天若论受苦实在人趣之下故正法念经唯以鬼畜二种收之良由于此)。

  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

  (?结指诸趣)。

  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有但一虚妄更无根绪。

  (结成虚妄也精研犹细寻也妄想受生七趣果也妄想随灭七趣因也此妄因果皆是无明有为虚相无实可得若望圆明如虚空华本无所有何根绪而可得耶)。

  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

  (此示妄想受生也)。

  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

  (此示妄想随业也)。

  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

  (结轮转也鬼伦天趣略举四恶三善之二也有无相待互成倾夺升而复坠有轮无初)。

  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

  (若发三昧唯见一体三德秘藏妙般若也常法身也寂解脱也有无二无非生死也无二亦灭非涅盘也唯一中道实相之理离实相外更无别法故云云何更随杀盗淫事○标三摩提者即首楞严定也得此定时觉幻之智尚无岂况更随杀盗淫之事也○解孤山曰有无二无无生死之俗也无二亦灭灭涅盘之真也尚无于善况随于恶亦应云尚无无二云何随二中道无着其旨惟明)。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

  (?杀盗淫三随人别造名各各私所造业同故云同分业苦相对必无参差故云定处即所感处也既称为妄云何有因故无寻究此即结答前文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之问也)。

  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要除三惑者此正劝也前文三缘断故三因不生狂性自歇歇即菩提等不尽下明不断之失修禅不持戒是即魔罗业以妄修于妄真实可怜愍汝妄下重指结答以示正邪也前问云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今结答云汝妄自造非菩提咎即以前句答后问后句答前问也○解私谓已上说正宗分讫此下入流通分悫节二师从文殊问名下判入流通诸家并以辨魔之文犹属正说至第十卷末阿难若复有人下方曰流通今观下文大节有二一分别魔事流通行门二校量功德流通教门经旨显矣)。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二十五 牧五

  音释

  括

  (古活切与筈同)。

  剂

  (在诣切齐也)。

  蹑

  (眤辄切蹈也)。

  痈

  (于容切肿也)。

  贬

  (悲捡切谪也)。

  楯

  (乳尹切阑槛也)。

  勖

  (许玉切勉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