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书店见过一本书,名为《做个喜悦的人》,端详了很久,没有买,但却应了这句话,常以此自励励他,均有所获。
做个喜悦的人,说得多好!
细想一下,我们平常所讲的快乐、高兴、欢乐、幸福等等祝福的话,对方都有可能得到。欢乐幸福是某种欲望满足之后的一种感觉,一种表情而已。比如你盼望成为一个大富翁,结果彩票中了大奖,那一刻间就觉得满足了;快乐会永久,幸福在向你招手。但即是有了财富,又能买来几天的快乐光阴,又能买来几天的事事如意呢?烦恼继而生起,快乐也只是一条美丽的彩虹。或者说年轻男女,经历了无数艰难挫折后,美丽的结合了,就觉得自己好幸福,是天下最最幸运的人。这也是一种欲望的满足,婚前都想拥有对方,尽管历尽艰辛,终于满愿了,这种简单的想往与得到而后满足的快乐,怎能和喜悦相比?
喜悦,是一种心态。
心态,是指心里的态度。对外界事物的变化,自己的心理会跟随而变之,若无正确的心态,则遇喜即喜,遇忧即忧,实实在在一个平凡庸俗的“凡人”。若一旦拥有了喜悦的心态。则逢喜逢忧,均以乐观而稳健的方式对待,试想有什么不是因缘和合而成?得到的不一定是永久,失去的,也不一定是缺憾。人生,是在得此失彼,得彼失此间转换变幻,无有穷尽,若心随境转,岂不活活累死。该放下的不该放下的,都随缘而有或舍弃,这就是喜悦的心态。如此才能完满度过了此生而了无遗憾。
喜悦,是一种。
感觉就是自己告诉自己的话,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但要明白,人的感觉,粗分起来,尚有六根对六尘而有六识,更不必讲到第七识、第八识又能分出多少枝节来了,谁也保证不了自己的感觉,一定是对。那么,先给感觉戴上一副喜悦的眼镜,再跟着感觉走,见到美好的事情,喜悦、赞叹、随意而为;见列丑恶的事物、喜悦、不赞叹,远离。这才有平等心,对任何境界,先喜悦,后再以“法”的尺度去衡量看是否应该赞叹、随喜。犹如对某个人,并不清楚他的底细,一见面,先以喜悦的感觉加在他的名子后面,即是以后有什么不能相融的地方,双方至少不会怀恨在心,最多是想“某某一向不错,只这一次……”那么,以后还有很多合作交流的机会。若一见面就妄加以评判,甲如何、乙如何,以后想要合作和共处,怕是件很难的事。哲人说:“团结就是力量”,可团结开始在什么地方?就开始于一个喜悦的感觉。
喜悦,是一种性格。
大多数人会说性格是天生的。但喜悦这种性格,却可以是后天加上去的。一个人若处六尘境很欢喜,六根自然愉悦,则六识都是喜悦的。若有其中一根不愉悦,就会影响到整个喜悦的“纯度”。因此,如何调动六根时时愉悦满足,取决于个人向往的目标。
目标越是高尚、纯洁、超尘,喜悦就会增加,反之,喜悦就会减少或彻底丧失。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喜悦不同于高兴或快乐,那只是肉体的短暂满足感。而喜悦是深植于精神、灵魂上的一种恒久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品质。同于其他性格一样,喜悦会带给你因此性格而拥有的一切;甚至不夸张的说:只是喜悦,已带给了你一切!
曾经有个作家赞叹他的父亲:痛苦,是他的性格。我想作家一定不了解他的父亲,痛苦,是喜悦时,体现在外表,肉体上的一种相状罢了,他心里真正有的是喜悦,试想,若没有一种喜悦的性格,他又怎能承受其他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在勇敢面对痛苦的表相之下,一定有一种伟大的性格——喜悦。
喜悦,是一块只有自己才能品出来甜味的蜜甜,它一直隐藏在人内心最深处,只待你一尝其味,而终不能忘记。
喜悦,是一种动力,是一种无形却最有力的能量,使人在任何境遇,都能泰然处之,出于喜悦,归于喜悦。
外表快乐,内心不喜悦的人,是凡夫。
内心喜悦,外表不快乐的人,是圣人。
内心喜悦,外表快乐的人,即是菩萨了。
菩萨,做个喜悦的人。
作者:雨华
心冉
版权所有:楞严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