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里,什么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是障碍、恼害的意思。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只要障碍我们修道就可以说是一种魔障。修行的魔障通常分成四种:蕴魔、烦恼魔、死魔和天魔。
蕴魔,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我们众生的身体和精神。五蕴何以在修行中成为障碍呢?比如疾病,在修行中身体上火、心绪焦躁不安,就是五蕴魔障碍我们修道,表现就是五蕴炽盛。
烦恼魔容易理解,我们内心的贪嗔痴烦恼,不修行还好,一修行反而更厉害,使我们的修道没办法进展。
死魔是什么?它有时表现为一种悲观情绪,有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想一死了之,这就是所谓的死魔。并没有一个长得很凶恶的魔出现在我们面前,夺走我们的命。如果我们心里消极悲观,对生命没有正面的看法、不珍惜生命,那可以说就是死魔的影子。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得了一种病,叫抑郁症。抑郁症严重的人会有自杀倾向,觉得生不如死,那就是死魔的一种现象。修行人在修行中深入观察内心的时候,可能会翻出一些东西,因为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中,安知我们过去世没有过自杀的想法,甚至做法呢?这些过去世的业习有可能会翻起来障碍我们修道。
天魔是指欲界天的第六层天——他化自在天。我们要出欲界时,要经过他化自在天天主这一关的考验。因为他不希望我们出欲界,所以严格来说,即使我们修行要进入到色界,生起色界的禅定,都可能会面临这种魔障。
这种魔障也不奇怪,它不是一个东西,而是表现在我们修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因缘,比如你修行的时候本来很清净,但是你曾经喜欢过的一个人,现在缠上你了;或者你本来好好的,突然遭遇男女的障道因缘;或者你突然有一种嗜好现前,欲罢不能,这些应该都是天魔的力量。以上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四种魔。
关于魔还有一种更细的分法,就是分为外魔、内魔和隐暗魔。我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外魔有六种。
第一种叫冤亲憎爱魔,冤家是憎,喜欢的人是爱,就是你在修道时碰上冤亲找你的麻烦。比如有的人出家以后家里亲人来找他,也有的人出家以后冤家来找他。
第二种叫倒引鬼魔,就是干扰修行人的非人、鬼魅。如果你修行中戒行清净,过去没有结恶缘,就不会有倒引鬼魔。
第三种叫道取恶师伴魔,一个人修行中偏偏碰见非常不好的、不负责任的师父,或者是不好的同修伴侣。遭遇了这种魔的人,他听不进去好的师父、好的同参道友的话,这样的真有。我们乡下有句俗话;人牵着不走,鬼牵着跑得飞快,他偏把这些邪师外道的话认取为真理,这其实是一种魔障。
第四种叫杂想福德魔。本来修道、坐禅功夫用得很好,再继续努力可能就要破参见道的时候,突然打了妄想:是不是修修福报啊?到哪儿去造一座露天大佛?人身难得,把这个事办了!其实这些事情虽是好事,但对于你的修道来说,就是一个分心的事。
第五种叫贪执食财,就是修行人贪著于食物、钱财。人贪起钱财来有时可以到一种变态的境界。最近社会上反贪,有一些贪官被发现了。河北有一个贪官,四年贪了两千多万,但他并没有花,而是把这些钞票放在一个专门的房间,码在书柜里,就跟码书一样。他自己有空就跑到那个房间把门反锁上,从柜子里取出钱来,点着玩,点完了再放回去。这就是贪著钱财着了魔。这样的贪官还有很多。
第六种叫学识功德魔。学识功德通常是形容一个人有学问、有本事,怎么会是魔呢?原因是在修道路上到了关键的时候,你要断惑证真,但突然贪恋起诗词、绘画,并沉溺在里面,使你的修道大业放慢了速度甚至中断了;或者有的人修着道,突然想去学学医术,解救众生的病苦;或者想学工巧明,学咒术等等,就叫学识功德魔。这些是外魔。内魔,简单地说就是烦恼,所以不多讲了。
隐暗魔是什么呢?就是你不容易觉察到的,以为没有什么,而实际上是一种障碍。隐暗魔也有六种。第一种叫贪执宗派,这是我们很多修行人都有的,就是把自己学的宗派无限地抬高——只有我这个宗派是最好的——把别的宗派贬低。贪执宗派表现出来的是对自己学的法很忠诚,而里面存在的执著和排他性就是魔障。
第二种叫我慢执魔。这是来自于修行的过程中,在佛法的思维见地上有突破、有所见后,生起的我慢心。
第三种叫腹行无方魔,腹指肚子,腹行无方指的是有一类修行人一味地谦虚:我这个人什么都不会,没德行,也不学习。因为他一味地谦虚,结果真地就是这样,既不学习,也不修行。承认自己是这样,实际上这是一种魔障。
第四个叫证相傲心魔。这是在修行上有所体验、有所证的时候,心经常陶醉其中,经常暗喜,不跟人说,也不跟自己的师父说。昨天我讲过,有体验不要随便跟人说,但是如果你有了体验,自己心里经常陶醉在里面,产生傲慢心,就是另外一种错误。逢人便讲、夸大其词不对,在心中暗暗沉醉其间、产生傲慢也不对。
第五个叫信心疲劳魔。就是修道中没有进展,慢慢地信心疲劳了,对因果、三宝、修行证果,不像刚开始发心那么猛、那么亲切。出家师父容易有这个魔。
第六个叫失道悲悯。就是自己没有智慧和真正的慈悲心,但是过早地表现出慈悲利他。这个利他当然就不究竟,而且也妨碍自己的修道,这也是一种障碍。
魔的相状大概如此。大家注意,所有这些障碍,往往是修行比较认真、精进的人,在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或感召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能克服这些障碍,我们的道力便得到强化,障碍也不再是障碍,而是助道因缘。
版权所有:楞严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