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成唯识宝生论(第四卷)

发布时间:2019-06-25 14:07:16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成唯识宝生论(第四卷)

第四卷 成唯识宝生论

论曰。识从自种生者。以因性同故。非有质碍。所依所缘五识身境识之相故。犹如意识。或不离心心所体性。彼眼等识同共作业。能生因故。犹如意处法处。此说表示苏呾罗意。经但说意。不立宗故。彼所破者亦不成立斯之所立。唯少分义若立此义。不应更说广造众论。此云何知。犹密意等说成立果及以境界。入人无性说十二处亦复如是。若离眼等色自性已。即能趣入人无我性。何以故。此从二六内外差别。谓即眼等色等六境。如是转生。亦不从彼差别见者。乃至眼触眼等作用。离此自性不应别更有其作者。若依眼等而作事业。自在受用斯说为我我执所缚。今于此中唯内外处和合自在。眼等作用有生灭故。斯亦非我眼等为因。无触对故。常与有情不相舍离但说为因。然能作者。于眼等处义亦如前。是故从彼别类不生。由是能悟人无性理。若人无性能调伏者。趣寂之人此亦能入。何以故。由于生死见众苦逼。以苦无常。于生死中心生厌离。无我见力顿能弃舍。怖我断者。次第因尽故。犹如薪尽火即灭故。是故佛言。为斯等类说十二处。有说是中不为人无性理说十二处。此之二相等无差别。有物性故。我见颠倒。以对治故。此说如理。如以颠倒对治颠倒。此非所许亦不善了。我之所立此之处等。宁无差别。心及心所体相差别。若此志乐心心所时。然彼眼处非耳等处。由是此说相差别故。此亦如是同时非一识生于彼。是眼等处自性乐欲。然而色等住金性时。非银等性。相无差别。此之金等离色等已。不能异说有其别物。如是道理。此无差别。不于体性说有色等。若如所说相颠倒故。不能对治。此与前执有情性同。如彼有情于无我处而见我者。是颠倒性。斯见颠倒。此能除遣如色等处。除我倒故。若心相续不断无颠倒者。此亦非理。是中自性乐欲相似不颠倒者。斯亦不善了前后故。若有说云。方便悟入人无自性。说色等处有其体性。犹如意处法处。若心心所我之自性。彼爱乐者。便无诤论。若离心心所别有我体实无有喻。此之言论如所分别。总相类故。非第一义。若说方便趣我无性。是亦不然。如应观察。安立此之巧妙方便。说色等处。然佛所说。但有如斯所应作事。谓欲令入我无自性。何烦更别说唯有心。此既非有。如何得云说十二处是密意耶。此亦非理。由其更说法无自性。是极重事欲令悟入。世尊遂说色等诸法而无自性。欲使诸余诸大菩萨得彼如来殊胜妙位。周遍生界为大胜益。此如何作。谓色等诸法相似现前。但唯是心。除识已外曾无片物为色等性。是可见事。由是故知。色等诸法无有自性。斯言意显诸事自性由自识力变现生起。理成决定。随其所知所有诸事。并皆离识无别可取。但唯是此而现相状。是以故知。实无自性。便能悟入法无性理。

有说若为悟入法无性者。此据能胜作是说耶。所见之境唯是错乱。据胜义理本性空无。作此宣扬善符中观。所见境无识非有故。斯固未闲。作何意趣。且说如是心心所法所见之境不称其事。妄为领纳取不实相。名为错乱。岂非但说而唯有识。若言诸法一亦无者。尔复如何有所宣说。境既是无。识非有故。将梦等喻善为晓之。如上所陈。无劳致惑。不得外境。但唯识现。此复云何。识义非理。若是具义。由于业边亲益果故。即以此言便成答难。亦复不由体有别故。能成方异有说能持自体。此中复云是自性义。此亦同前已分析讫。此义不然。离其作具要有别事。方为作用。犹如自己。还持自身。故不应也。为欲令生悟法无性。说唯有识。将为契当。若言总无一切诸法。皆无有我。由此名为我无自性。斯即共许我之自性。悉皆非有。如是便成法无自性。诸法非有。由是故知。识亦同尔。性既非有。如何于此欲为安立为彼诸法并非有者。犹如假我更连趣性。无自体者。此是所许。更连趣体全无性也。此则便成法无性者。谓一切法皆无性故。是故应知。识亦同尔。此既非有。如何依此欲使迷人入法无性。由无有我遂令证入诸法无性。共许如斯为善方便。尔者如何欲为建立。成彼方便说十二处。证人无性。实非全无一切诸法。方始名为法无自性。是故应知。法无性声非诠。诸法皆无自体。更连趣言。亦同于此。不欲总诠一切非有。然而意说。诸缘生法无有我性。彼即是有。此我无性。其相云何。谓唤我作无自性故。是故名为人无自性。非是全无诸法自性。色等诸法随据一分。说无自性非谓全无。是故应知。言法无性非全无体。若言诸法事皆无者。即不应名法无自性。理应云说诸法总无。尔者但由所执法无自性缘有功能获得差别。离他自性简别彼之实我自体。恒时不有所诠之相。此谓诸法无自性义非是豁脱总拨为空。然所执者是何言耶。所谓无明倒见迷执。从其自心种子成熟。由他而转现相不同。执于外境有别自性。由如倒见作外相解。于自所见生定执时此则名为所执之事。

此复云何。谓无一物。如何无物名所执耶。由此故然。

成唯识宝生论(第四卷)

若于此执有片实物体不虚者。即不应名是情所执。然由于此义有相应。由其计执实事自体不相忓故。若有实物不名计执。由此分齐近见之境。此则悉皆说为所执。假使用识以为斯境。作所量时。此亦还成所执之义。是故应知所执之识。亦是无性。即唯识性。是能悟入所有诸法。皆无自体微妙方便。但是本识随处现相。然无外境少许可得。从色至识悉皆如是。非是能现相分之识。体亦无也。若言异此。但遣遮色。说此唯声唯识之言。便不成就缘识之识。有其境故。复更便成缘色之识。是为有境。何者是其体离于彼不可说事。诸佛世尊方能了察。云何了察此义。后时我当宣释。此即是其心心生法有真实事。越言诠道是有性故。亦不便成一切诸法悉皆非有同豁脱空。是故应知证悟真理。善入方便说唯识教。斯为称理。由其次第渐能爴烈诸分别网所有正缘。为生因性故。尔者若许安立。离言诠处。是实有事。此即还成。于彼色等亦同荷负。有真自性。犹如于识。若尔还应问彼何处得有如斯道理。见他许有非所诠识。亦令色等同遣如斯未曾见有如是之事。以由爱蜜酪亦令贪。若复转计。言彼有斯不相离性事同芽者。能有随生果之因用。彼若言有不相离性。幸示方隅。以理推征定无共许。若言如识将为境时。由所执体名为所执。实事相貌作彼生因。色亦同斯。是执性故。亦应合有缘生之事。与作因缘犹如识者。此乃便成无片非爱。于彼五聚皆依他起。是所许故。遍计分别法性之义。可由于此理同于彼。现有如斯正教言故。若言其色亦有离识。实依他起。犹如受等。如斯意趣有不定[億-音+(夫*夫)]所执之分亦有识故。即此受等缘生之分。斯则是为四聚体性。然此现其影相之分。即是依于心心生聚而施设故。由斯道理其喻必成。而于所立无随合义。亦复更有立已成过。缘起之色亦是受等自性性故。因此遂令而于因处置差别言。冀蠲其过而云于识。现所执相差别生故。此即除其不定之过。仍在相中然共所许。受等自体是自证性。境无有故。既有斯理。实可依凭。然色别有无别因由。以义推寻。固非齐致。若尔一切诸识皆悉无有所知境者。此如何知。又云若有余识得与余识而为境耶。亦如有云。诸佛境界其法是有并余识境。若于佛境不以自心取为境者。斯即无容能有宣说。如此说者。并成妄设。如有思度发言诠故。由其言义所表之相。即是唯识现多种相。虽无外境似触其事而识得生。此即是为言论因也。如云生已即灭之声。假令息教博士绝声应听其响。固非于彼情有所得。然即于中共申言论。但可许业能为造作。领纳是受。彼即便成。许有实我。岂复当时别有真我而可得耶。不许同时二识生者。余识无间体是灭坏。如斯切难亦不相应。余识领此不相应故。亦以此言兼遮后难。如彼说云。如知境有。何以得知。此亦于其共相之境而为构画。说之为知。复亦与彼同招诘责。如彼所说。诠表如来有诸胜德。汝亦应成证知胜德。由此便非是佛之境。固亦不同如食米斋。此之共相是实有物。是故定知。不由外境现前力故。方能了察。此中但由心聚构画而便生起。既有斯理。于佛境界为难不成。此则因论生论傍义且周。然密意果其因应说。此之密意有其二因。一谓余教相违。二于正理有害。说唯识教即是相违。此阿笈摩不言成故。又复于彼幻网经中。如佛为于色。等境处生分别者。作如是说。即此眼识所知之色。不见实有及以定住。但于妄情起邪分别。作决定解而生言论。唯斯是实。余义成非。如是广陈。乃至于法次第说云。多闻圣弟子应如是学。我观过去未来现在眼识观彼所有诸色。然于彼处无有常定。无妄无异实事可得。或如所有。或无倒性。悉皆非有。唯除圣者。出过世间斯成真实。世尊。说此皆虚妄等。违阿笈摩。正理相违。宜且为说方兴问绪发起疑情。如何复知如是说者。此非是实。犹如说识。是如言义。说十二处。由其一性及非一性。思察之时。将以为境。无堪能故。是故定知。不如所说。即是其义故于今者试作商量。此色声等所应生处。各随自体。由于其识作生相貌。色等事相是识之境。色识名色。声识名声。余皆准此。此色声等应无支分。体是其一。如有分色。由此便于自所依处无支分性故。然此色等是有事物。体是质碍。有所断割。于其同类多处性故。能生识等不同处故。(此中阙极微义)由量力故。决断有无。于诸量中现量为胜。若无外境如何能起如是觉情。此事是我别根之所知也。

别根如梦等。虽无外境。然亦得有。此已如前。细为分别。

此若后缘时所见境已亡。如何许现量。于诸量为最者。若其当时生现量觉。此是我之别根所了。尔时于境遂无所见。唯是意识所刊定故眼识当时已谢灭故。义既如是。如何彼境许成现量耶。况复是为殊异论者。许一切法刹那不住。此觉起时。色等诸境亦皆已灭。现量之理。斯何得成。虽复如前善开释已。仍为于斯甚深法义不能窥测。更设难言。由量力故断为有者。或复此由违比量故。于色等处遮使成无。纵实由量。刊定有无。然由于彼别根比知及正教等诸量之中别根最胜。由亲证境是果性故。要于此处无违害已。方于余量而成立之。此即别根于色等处既亲证会。岂能令彼比量相违。辄欲遮其色等有性。如何外色成别根境。由若无境不能于此生如是觉。此事是我别根知也。此言意道。各别自证领受相生。重起心缘而宣说故。犹如曾领苦乐染等。此固不然。于余亦尔。别根如梦等见有如斯前已具说。于梦等位。亦有现见色等诸境。即如所言。覆察之心是有故者。显此立因有不定过。然由梦翳及罪逆心之所损故。如似别根现前明见。虽无实境而有见事。复亦不越识之体性。于所领事现前纳受。为断割故。由斯道理意欲成立色等实境是离识者。有相违过。徒事慢心。此复更有因不成过。此觉后缘时。所见境已亡。如何许现量。眼等诸识见色等时。彼实不能生斯断割。此但由其各别内证相分性故。因此为先意识随后取其定相。总集思构方能决断。又复当时识不俱起。设尔有其色等诸境眼等识灭后何能见。能见非有。所鉴岂成。正于此时何所悕望。从其灭识宁能有见。况于色等共识同亡。是故应知。此不能见色等诸境。藉彼见力重审之心。观于色等。如何许成别根量性。复于彼时意识断割。不共许为现量性故。由无能见及俱谢故。有余师云。于此最初领受其境。非分别垢之所染故。彼定缘于外色实境。此亦非理。是不成故。由非他许离于言诠。色等外境是识所知。然由内有自证之事。当尔之时不起思构。便缘诸境相貌差别。彼但许有如斯内缘。此亦随其相貌现时。但依于识。犹如共成。苦乐染等。然由将彼色等外境为别根量。此但是为虚妄情执。犹如彼此数量业等。还将此难用拓余疑。于梦见事。从梦觉已后覆缘想。虽复当时无境。然有上心之知。现量亦尔。由因此故。后时意识决了非无。彼亦尤无拨别根量。于自内证心心所生。不离自证而有现量。是所许故。然于外境将为现量斯妄增益。即是所遮。如前为出不成之过。未见解词。但事空言。寔无的当。彼全不许有外色等。更欲仗之明有现量。然所成立。不能远离所斥之过。故若也不曾领受前境意识。不能生忆念也。决定应许。于彼外境曾领受之。由斯能见于色等境许别根性。斯乃不成。曾领受境方能忆者。所以云何。由有理故。

已说如相识者。虽无外境如境相现。眼等诸识遂得生起。如前已说。次复云何从此生忆念者。从此识后与念相应。即于此相分别意识而生起也。由领其境念方起故。其义不成。若尔于色等处。以现量性决定了知。所有相貌生忆念性故。犹如乐等。于忆念上安置形像而领取之。决断前相内自证解。然非不领。犹如石等。有其焰等。生意识时。亦不能生此之忆念。由斯决定依比量力于色等境。应必定有亲领受之。若异此者。所许忆念便成非有。复由于此受领之境成现量故。世间言论。名之为见。若于色等是忆念性。如共成者。可有斯过。即由于此外色等处领受忆念。理不许成。由有理故。如离于境得有其见。忆念同然。为其能立。不共成故。宗及于喻欲晓悟他。于境领受全无力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