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全文网

第十三卷 成实论

发布时间:2019-06-25 13:34:12作者:楞严经全文网

第十三卷 成实论

灭谛聚初立假名品第一百四十一

论者言。灭三种心名为灭谛。谓假名心法心空心。问曰。云何灭此三心。答曰。假名心或以多闻因缘智灭。或以思惟因缘智灭。法心在暖等法中以空智灭。空心入灭尽定灭。若入无余泥洹断相续时灭。问曰。何谓假名。答曰。因诸阴所有分别。如因五阴说有人。因色香味触说有瓶等。问曰。何故以此为假名耶。答曰。经中佛说。如轮轴和合故名为车。诸阴和合故名为人。又如佛语诸比丘。诸法无常苦空无我。从众缘生无决定性。但有名字但有忆念但有用故。因此五阴生种种名。谓众生人天等。此经中遮实有法。故言但有名。又佛说二谛真谛俗谛。真谛谓色等法及泥洹。俗谛谓但假名无有自体。如色等因缘成瓶。五阴因缘成人。问曰。若第一谛中无此世谛。何用说耶。答曰。世间众生受用世谛。何以知之如说画火人亦信受。诸佛贤圣欲令世间离假名。故以世谛说。如经中佛说。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以智者无所诤故。有上古时人欲用物故万物生时为立名字。所谓瓶等若直是法。则不可得用。故说世谛。又若说二谛则佛法清净。以第一义故智者不胜。以世谛故愚者不诤。又若说二谛则不堕断常。不堕邪见及苦边乐边。业果报等是皆可成。又世谛者是诸佛教化根本。谓布施持戒报生善处。若以此法调柔其心。堪受道教。然后为说第一义谛。如是佛法初不顿深。犹如大海渐渐转深故说世谛。又若能成就得道智慧。乃可为说实法。如佛念言。罗睺罗比丘今能成就得道智慧。当为说实法。譬如熟痈坏之则易生则难破。如是以世谛智令心调柔。然后当以第一智坏。又经中说。先知分别诸法。然后当知泥洹。行者先知诸法是假名有是真实有。然后能证灭谛。又诸烦恼先粗后细。次第灭尽。如以发毛等相灭男女等相。以色等相灭发毛相。后以空相灭色等相。如以榍出榍故说世谛。又以世谛故得成中道。所以者何。五阴相续生故不断。念念灭故不常。离此断常名为中道。如经中说。见世间集则灭无见。见世间灭则灭有见。以有世谛则可见集见灭故说世谛。又以世谛故佛法皆实。谓有我无我等门。若世谛故有我无咎。以第一义故说无我亦实。又以世谛故有置答难。若就实法则皆可答。又若见实有众生。是大痴冥。若言实无亦堕痴冥。所以者何。此有无见则为断常。令诸行者得出有边。复堕无边。若无世谛何由得出。又若人未得真空智慧。说无众生。是名邪见。以无众生受生死故故名邪见。若得空智说无众生。是则无咎。如经中说阿罗汉比丘尼语恶魔言。汝以何为众生。但空五阴聚实无众生。又说。是身五阴相续空无所有。如化如幻诳凡夫。目为怨为贼如箭如疮。苦空无我但是生灭坏败之相。问曰。俱是无所有心。何故或名邪见。或名第一义耶。答曰。若人未生真空智慧。有我心故闻说无我即生恐惧。如佛言若凡夫人闻空无我更不复作。则大惊怖。故知未得空智。有我心故怖畏泥洹则为邪见。得真空智知本来无则无所畏。又此人未得真空。见无所有则堕恶见谓断见邪见。若是人先以世谛故知有我。信业果报后观诸法无常生灭相。渐渐证灭无我心。即灭贪心。若闻说无所有则无过咎故说世谛。又有外道谤佛。瞿昙沙门破真实神。是故佛言。我以世谛说有众生。我解正见中。说有众生往来生死。是名正见。但凡夫以邪念故。于实无众生中说言实有。破此邪念不破众生。如瓶等物以假名说。是中非色等是瓶。非离色等别有瓶。如是非色等诸阴是众生。亦不离色等阴别有众生。如因色等过假名。如是以灭相过色等。以譬喻故令义易解。犹如画灯亦名为灯。而实无灯用。如是虽说有瓶。非真实有。虽说五阴非第一义。

假名相品第一百四十二

问曰。云何知瓶等物假名故有非真实耶。答曰。假名中示相。真实中无示相。如言此色是瓶色不得言是色色。亦不得言是受等色。又灯以色具能照触具能烧。实法不见如是。所以者何。识不以异具识。受亦不以异具受。故知有具是假名有。又因异法成名假名有。如因色等成瓶实法不因异成。所以者何。如受不因异法成。又假名多有所能。如灯能照能烧。实法不见如是。所以者何。如受不能亦受亦识。又车名字在轮轴等中。色等名字不在物中。有如是差别。又轮轴等是成车因缘。是中无车名字。然则车因缘中无车法。而因此成车。故知车是假名。又如以色等名得说色等。以瓶等名不得说瓶等。故知瓶等是假名。又有假名中心动不定。如人见马或言见马尾。或言见马身。或言见皮。或言见毛。或言闻筝声。或言闻弦声。或言嗅华。或言嗅华香。或言尝酪。或言尝酪味。或言触人。或言触人身。或言触人臂。或言触人手。或言触人手指。或言触指节。意识于众生等中动。谓身是众生。心是众生。色等是瓶离色有瓶。如是等实法中心定不动。不得言我见色亦见声等。又可知等中不可说亦名为有。是为假名如瓶等故。知瓶等是假名有。所以者何。色等法不名可知等中不可说。又如色等法自相可说。瓶等自相不可说。故知是假名有。或有说假名相。是相在余处不在假名中。如经中说业是智者不智者相。若身口意能起善业是名智者。身口意起不善业名不智者。身业口业依止四大。意业依心。此三事云何名智者不智者相。故知假名无有自相。又假名相虽在余处亦复不一。如说人受苦恼如槊入心恼坏。是色相。又受是受相。亦于人中说。如佛说。智者愚者俱受苦乐。而智者于苦乐中。不生贪恚取多少等。相是想相。亦于人中说。如说我见光明见色作。起是行相。亦于人中说。如说是人起作福行亦起罪行及不动行。识是识相。亦于人中说。如说智者识法如舌尝味。是故若在余处说亦说多相。是假名相。色等相不在余处亦无多相。又若法为一切使使。是假名有。实法不为使使。以诸使使人故。又假名中无知生。先于色等中生知。然后以邪想分别。言我见瓶等。又瓶中知要待色等。所以者何。因色香味触谓言是瓶。实法中知更无所待。又假名中生疑。如杌耶人耶。色等中不生疑为色为声。问曰。色等中亦有疑有色耶无色耶。答曰。不然。若见色终不疑是声。更以余因缘故。疑有色无色。如闻说色空而复见色则生疑。言为有为无。若见灭谛此疑则断。问曰。灭谛中亦有疑。为有灭耶无灭耶。答曰。于所执中生疑。非灭谛中。若闻执有灭亦执无灭。于中生疑为有为无。是人尔时不见灭谛。所以者何。见灭谛者无复有疑。故知生疑处是假名有。又于一物中得生多识。是假名有如瓶等。实法中不尔。所以者何。色中不生耳等诸识。又多入所摄是假名有。如瓶等。是故有人说假名有四入所摄。实法不得多入所摄。又若无自体而能有作。是假名有。如说人作而人体业体实不可得。又所有分别是怨亲等。皆是假名非实法有。所以者何。若直于色等法中。不生怨亲等想。又来去等断坏等烧烂等所有作事。皆是假名非实法有。所以者何。实法不烧不坏故。又罪福等业皆假名有。所以者何。杀生等罪离杀等福。皆非实有又假名有。相待故成。如此彼轻重长短大小。师徒父子及贵贱等。实法无所待成。所以者何。色不待余物更成声等。又不假空破。是假名有。如依树破林依根茎破树。依色等破根茎。若以空破是实法。有如色等要以空破。又随空行处是假名有。随无我行处是实法有。又有四论。一者一。二者异。三者不可说。四者无。是四种论皆有过咎。故知瓶等是假名有。一者色味香触即是瓶。异者离色等别有瓶。不可说者。不可说色等是瓶。离色等有瓶。无者谓无此瓶。是四论皆不然。故知瓶是假名。

破一品第一百四十三

问曰。此一等四论有何过耶。答曰。一论过者。谓色等法相各差别。若为一瓶是则不可。又色等一一不名为地。和合云何有地。所以者何。若一一马不名为牛。云何和合为牛。问曰。如一一麻不能成聚和合能成。如是色等一一不能成地。和合能成。答曰不然。所以者何。麻聚是假名有。一等是实法中论。云何为喻。又色香味触是四法。地是一法。四不应为一。若四为一一亦应为四。是事不可。故知色等不即是地。又世间皆说地色地香地味地触。不见有言是色色。要以异法相示。如某人舍等。问曰。此不以异法相示。即以自法自示。如石人手足。所以者何。离手足更无石人。如是虽不离色等是地。亦以自体自示。有何咎耶。答曰。若说地以色等自示。无有此理。汝虽说石人喻。是喻不然。所以者何。若示石人手时。以余身为石人。又空中亦可有说。如说石人身时。尔时石人更无有余。而亦得说。如佛说是身中有发毛血肉等。离此发等更无有身。是发等所依止处。虽无别依处而亦可说。故知说石人者亦是妄说。汝若以石人成地。亦无地也。汝经中说。有色香味触是地。是地即无如身故。知色香味触。非即是地又诸求那中不得相示不得言色有香。但得言地有色味香触。故知非一。又色等心地心各异。故知色等非地。又色等名异地名亦异。问曰。心异名异皆和合中有异。答曰。若心与名但和合故有。和合但是名字。然则地但有名字。无一论也。又地可以一切根知。何以知之。人作是念。我见地嗅地尝地触地。若色香味触是地。不应但色中生地想谓我见地。香等亦如是。而实但色中生地想。故知非色等是地。假名字因缘。一分中亦可说假名名字。如人伐树亦言伐树。亦言伐林。又诸求那边陀罗骠异是中所有因缘。以是因缘不成一论。又僧佉人说。五求那是地。是亦不然。所以者何。如先说。声离色等念念灭相续更生。非成四大因。故知非一切四大尽有声。

破异品第一百四十四

问曰。异论中有何等过。答曰。离色等法更无地也。何以知之。不离色香味触生地心。但于色等法中生心。所以者何。如色异声等异不待声等而生色心。若离色等别有地者。亦应不待色等生地心。而实非不待。是故无别有地。问曰。非不待余法。要待色相而生色心。答曰。破总相品中当说。离色无别色相。是故不然。又异地等法无根能知。故知无别地等。问曰。地等以二根可取。谓身根眼根何以知之。眼见知是瓶。以身根触亦知是瓶。是故汝言无根取地。是事不然。答曰。若尔是瓶则四根取。亦以鼻根嗅泥。舌根尝泥。问曰。鼻根舌根不能取瓶。所以者何。闇中不能分别。若嗅瓶若嗅盆。若尝瓶若尝盆。答曰。虽不能分别瓶盆。而于泥中生知。谓嗅泥尝泥。又若埋瓶出口。若见若触不能定知是瓶是釜为是破瓦。故知眼根身根亦不应取瓶。又于闇中虽生瓶心。不能分别金瓶银瓶。故知眼根身根亦不能取瓶。又鼻根舌根能取花果乳酪等法。眼根身根则不能取。如虽见华等不能分别香臭美恶及甘酢等。是故若谓眼根身根知陀罗骠。而鼻根舌根不知无有是事。如鼻根舌根不得异陀罗骠。而亦有分别。眼根身根亦如是。虽无异陀罗骠而亦得分别。又五根中无有取假名知。故知假名非眼身鼻舌诸根所得。第六根中有。知能知假名。所以者何。意识能缘一切法故。又眼若能见色见非色者。亦应能见声等。若尔则不复须耳等诸根。是事不可。是故不以眼根身根取陀罗骠。问曰。以色了陀罗骠则眼能见。非一切异色法皆可见。答曰。以色了瓶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谁作瓶色但是和合。是故非色了瓶。又若以可见法了余法。令可见者以瓶等不可见法了色。色亦应是不可见。又瓶应二种。亦可见亦不可见。以为可见不可见法所了故。又若要以色等法了故。眼等根可知者。色相不应是眼根所知。所以者何。汝法因色相故。色可见是色相更无有相。然则色相应不可见。是故不然。又若以色了故可见者。一切诸根尽应知陀罗骠。耳根亦应知虚空。以声了故。又应以身根知风。以触了故。而汝法不然。是故无此了法。问曰。余法不能为了。但色能作了。答曰不然。是中无有因缘但色能为了。而余法不能。如汝说大多陀罗骠。是中色可见。如是则因色故得色。应当以色相了色。然后可得。不但色能为了。若如是说犹不离先过。又异时生色心。异时生瓶心。是故纵色能了。于瓶何益。又如盲人习瓶量故。虽失眼根触亦如瓶。是故非但色能为见因。又盲人身根亦能知风。是故非但色了故能生知。又汝经中亦说。触来触身非地水火。当知不可见相是风。此亦不然。所以者何。盲人知此风时。亦不知此触为可见为非可见。又人眼见数量等法。是中无有色了。有闻香亦得知非香法。尝味亦能知非味法。是故要以色了陀罗骠。然后可知。是事不然。问曰。若色了于见中非因者。若数量等法。在不可见陀罗骠中及风亦应可见。答曰。我法离色更无余法可见。故知随法中有色生。则眼能见。眼见色已即生瓶想。若法中无色生。是中虽有眼不生异瓶想。是故若离色等别有瓶者。无此理也。

破不可说品第一百四十五

问曰。不可说论中有何等过。答曰。实法无有于一异中不可说者。所以者何。无有因缘譬喻以此知不可说。色等法实有故。非不可说也。又诸法各有自相。如恼坏是色相更无异相。云何名不可说。又随识差别故法有差别。如以眼识知色不知声等。是故此中无不可说。又色是色入所摄。非声等摄。若汝欲令有不可说者。色是色是可说。色是非色是不可说。声等亦如是。又诸法有次第数。若不可说则诸法无数。所以者何。第一第二不相异故。故知实无不可说法。但于假名中为一异故说不可说。

破无品第一百四十六

问曰。无论中有何等过。答曰。若无则无罪福等报缚解等一切诸法。又若执无所有是执亦无。以无说者听者故。又有无等论皆以信故说。若信见知若信比知。若随经书若说无所有。则不在此三中。汝意或谓我随经书。是事不然。经书意亦难解。或时说有或时说无。云何取信。若信比知要先现见。然后比知。又瓶等法今现见有。以能生心故。随能生心则有此法故。非无也。又今瓶盆等现有差别。若一切无何有差别。汝意或谓以邪想故有分别者。何故不于空中分别瓶等。又汝若谓以痴故生物心者。若一切无。此痴亦无。何由而起。又汝意谓一切法无。是知何缘得生。诸知不以无缘而生。以知物故名知。是知不应言无。又若都无者。今一切人应随意所为。而诸善人皆乐布施持戒忍等善法。远离不善法。故知非无。又瓶等法今现可知。而汝言现在皆无。以无法故。亦不应信经书。然则何因缘故。说一切无故。一切无是事应明。若不能以因缘明者。他人所执自然应成。他论成故。汝法则坏。若有因缘可成则不名为无。

立无品第一百四十七

说无者言。汝虽以言说破空。然诸法实无。以诸根尘皆不可得故。所以者何。诸法中无有有分可取。是故一切法不可取。不可取故无。汝若谓有分虽不可取诸分可取者。是事不然。诸分中不生心。所以者何。粗瓶等物可取故。又分不作有分。所以者何。因有分故说分。有分无故分亦无。又无陀罗骠求那无分。是故无分。又若见细分则应常生分心不生瓶心。所以者何。若常念分终不应生瓶心。又若先忆分后生瓶心则瓶心应久乃生。而实不久生故不念分。又若见瓶不生分别分心。即生瓶心。又无一切分。所以者何。一切分皆可分析坏裂乃至微尘。以方破尘终归都无。又一切诸法究竟必生空智。是故第一义中诸分皆无。又若说分者。则破二谛。所以者何。若人说无有分但有诸分。则无去来见断等诸业。如是则无世谛。汝以第一义为空。第一义中亦无诸分。故知但说诸分则不入二谛。不入二谛故无。又若法可过即为是无。如因分过有分。亦更因余分过先分。以可过故。无此分论。又色等亦无。所以者何。眼不能见细色。意不能取现在色。是故色不可取。又眼识不能分别是色。意识在过去不在色中。故无有能分别色者。无分别故。色不可取。又初识不能分别色。第二识等亦复如是。故无有能分别色者。问曰。眼识取色已后以意识忆念。是故非无分别。答曰。眼识见色已即灭次生意识。是意识不见色。不见云何能忆。若不见而能忆者。盲人亦应忆色而实不忆。是故意识不能忆也。问曰。从眼识生意识。是故能忆念。答曰不然。所以者何。一切后心皆因眼识生。皆应能忆。又终不应忘。以从彼生故而实不然。故知意识亦不能忆。如忆虚妄。取色瓶等万物。亦皆虚诳。无而妄取。是故无一切物。又若说眼见为到色见。为不到能见。若到则不能见。眼无去相。是事先明。若不到而见。应见一切处色。而实不见。故知非不到能见。问曰。色在知境则眼能见。答曰。何名知境。问曰。随眼能见时名为知境。答曰。若眼不到亦名知境者。一切处色应尽是知境。是故到与不到俱不能见。故知色不可见。又若先有眼色。后眼识生。是眼识则无依无缘。若一时则不名眼色因缘生识。一时无相因故。又眼是四大若眼能见。耳等亦应能见。同四大故。色亦如是。又是眼识应若有处若无处二俱有过。所以者何。若眼识依眼是则有处。若物无处则不得依止。若汝谓识于眼少分处生若遍生若二眼中一时生识则有处。有处则有分。如是则以众识而成一识。有如是过。亦有多识一时生过。又一一识分不能识有分者。应识而实无有有分。有如是过。若无处则不应依眼。

破声品第一百四十八

说无者言。一语尚无。所以者何。心念念灭声亦念念灭。如说富楼沙。是语不可闻。所以者何。随闻富识不闻楼。闻楼识不闻沙。无有一识能取三言。是故无识能取一语。故知声不可闻。又散心闻声。定心则不能闻。定心所知是实。是故声不可闻。又是声若到不到俱不可闻。不可闻故无声。又有人说。耳是虚空性。以其无物故名虚空。是故无耳无耳故无声。又声因缘无。是故无声。声因缘者。谓诸大和合。是和合法不可得。所以者何。若诸法体异则无和合。若无异体云何自合。设在一处亦念念灭。是故不得和合。

破香味触品第一百四十九

香不可取。所以者何。以鼻识不能分别是瞻卜香是诸余香。意识不能闻香。是故意识亦不能分别是瞻卜香。问曰。虽不能分别是瞻卜香。但能取香。答曰。不然。如人不得瞻卜树以愚痴故生瞻卜树心。如是不得香体。以愚痴故而生香心。又如先说。香若到不到而取二俱有过。是故无香味亦如是。触亦无。所以者何。微尘等分中尚不生触知。如先说是故无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拼音

  • 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全文网